基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调研报告

2020-06-20 │ 调研报告

篇一:浅谈基层审计工作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基层审计工作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基层审计工作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审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提高,社会对审计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但面对新形势,基层审计机关队伍建设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审计事业科学发展,这些问题需要尽快克服和解决。

一、审计工作及干部队伍建设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审计执法的环境不优。主要表现为审计“四大难题”仍然一定程度存在。一是少数被审计单位抵制审计。认为“审计就是查帐”,就是“找问题”、“挑刺”,对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认识不足,对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二是基层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一定影响。按照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基层审计机关同属地方政府领导,也需要其他部门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因此,在对一些涉及违纪违规问题审计执法时往往会受到一些干预和掣肘,一些审计执法工作也只得随着变通;三是由于地方财政负担较重,县市审计机关部分正常的审计工作经费未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往往需要以执收执罚创收的方式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审计工作造成了被动。四是审计的威慑力不足。长期以来由于审计结果公开力度不够,审计回访组织体系和制度不健全,审计整改和审计问责阻力较大,造成被审对象对审计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审计决定落实不积极,使审计的威慑力大打折扣。

(二)审计队伍活力不够。一是复合型人才少。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审计工作以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为基础,审计机关工作人员有90%是财会类专业出身。随着审计监督和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展,审计工作还涉及到宏观经济研究、工程管理、社会服务、绩效评估、计算机技术推广应用等各相关专业,符合新型审计工作急需的既具备审计查核能力,又具备分析研究能力、绩效评估技术、文字综合表达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现代管理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太少,影响了审计建设性作用的广泛发挥。二是缺乏有效激励手段。由于工作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在现行干部人事制度下,审计干部交流进出困难,大部分审计干部在审计系统是出生入死,但由于职级待遇职数限制,部分干部解决级别待遇十分困难。同时,由于审计工作的监督和表率性质,各类奖励补助都非常严格和规范,审计干部的收入和付出的劳动不成比例,都较为清贫,导致少数年龄较大的审计干部归属感、成就感缺失,工作动力不足,心生怨气和不平。三是补充高素质人才困难。由于处在基层机关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升职空间和薪资待遇有限,基层审计机关招考的公务员,大部分都是二、三类大学毕业生,很难招录到重点大学毕业的高素质的财经审计类、投资建设类、计算机信息类专业人才。虽然新招录的公务员也很优秀,但思维、视野、悟性和理念,跟名牌大学生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三)审计力量不足,影响了审计质量的持续提升。各级基层审计机关均存在人员

少任务重的突出矛盾,大多数审计业务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审计干部身心压力较大,少数干部甚至长期处于颈椎、腰椎等病痛折磨和失眠、眩晕、神经衰弱等亚健康状态。如:随州市曾都区审计局现仅有编制13人,而一线审计人员仅6人,而其今年安排的审计项目多达60余项,很显然,力量的不足,将直接导致对审计质量控制的薄弱。同时,审计人才储备不够。除随县审计局外,全市其他各级审计机关,审计队伍里中老年干部比率依然较高,审计人员的初始文凭相对较低,知识专业结构单一,审计技术手段落后,在开展信息化要求较高的审计项目时,往往力不从心。

(四)审计干部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一是在基层审计机关领导班子任免工作上,虽然设置了一些专业条件约束和上级审计机关考察审批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上,并没有严格把握,往往流于形式,导致少数领导干部缺乏必要的专业素养,不能较好的引领和驾驭审计工作。二是在基层审计机关领导干部培训工作上,一方面是培训次数较少。审计署每年主要组织了新任局长培训班,但后续的对审计机关领导干部开展审计工作发展规律和形势分析的研讨培训教育不多。另一方面是培训覆盖面较窄。很多培训工作主要针对一把手,而针对副职领导的培训明显不足。三是在审计干部的培训上,存在重业务技能培训,轻审计管理技能、综合调研和成果开发技能培训的现象。同时,由于审计任务重、时间紧,大部分审计人员学习时间不足,学习状态不佳,复合能力提升不快。尤其是随州大部分审计干部人过中年,精神状态、记忆力和接受能力都在自然减退,计算机基础、综合知识结构较为薄弱,进步提升较为困难。

二、强化审计干部队伍建设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打造战斗堡垒。一方面,各级审计机关领导班子要以身作侧。带头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党纪政纪和“二十不准”审计纪律,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和一线调研和带班审计,为基层审计机关和一线审计干部排忧解难;带头坚持民主集中制,切实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另一方面,上级审计机关要着力抓好对基层审计机关领导班子选配的工作的指导和把关,确保把能力水平强、专业素养高的干部选配到审计领导岗位。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审计机关领导的培训教育力度,丰富培训教育内容,扩大培训覆盖范围,确保审计领导干部能够紧跟形势需要,引领事业发展。

(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打造审计铁军。一是大力加强审计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把事业、原则、感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凝聚审计干部共识,培养对审计事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审计活动,强化文明审计意识,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全体审计人员的文明素质,推动文明审计向审计文明纵深发展。三是大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大力弘扬“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思想道德素养。加大系统先进模范人物选树和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营造比学赶超、奋勇争先、争创一流的工作氛围。四是不断加强干部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和党组织建设,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努力建设审计专业领军人才、业务骨干人才和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五是大力推动审计干部成长成才。积极开展审计干部轮岗、上派下挂锻炼,提高审计干部的综合素质。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重视支持,通过公务员招考、选调,改善审计干部队伍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坚持选贤任能原则,推行竞争上岗,不断健全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

(三)优化责任目标考核,激发干部活力。坚持以人为本,以审计干部能力席位标准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基层审计机关的文化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培训体系建设和文明作风建设的创建载体和内涵,不断强化提升审计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断坚持弘扬新风正气,不断将审计文化建设与审计各项工作有机结合,最大限度的提高审计机关现有资源的运行效能,调动现有审计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一步修订完善《综合量化考核办法》、《审计干部工作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等制度,构建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切实做到以绩论效,激发审计干部干成事的热情。

(四)推进审计统筹和公开,营造良好审计工作环境。从全省层面,统筹抓好基层基础审计工作,着力做到工作一盘棋、保障一体化、服务一条龙。全面统筹各地各级审计项目年度计划和跟踪管理。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审计工作实际,按照分工明确、合作具体、应审尽审、确保质量、互为借鉴、各有侧重的原则的统一安排各地独立审计项目和系统性、综合性的审计项目计划,并进行统一的跟踪问效和进度控制,保证质量效益。加大审计宣传力度,引入社会舆论监督,扩大审计影响力。通过报刊、网络、纪录片及机关门户网站等途径,将审计法律法规、审计机关职能权限、审计流程、审计结果等阳光公开,尤其要加大社会热点、焦点、难点和民生等问题审计情况的公开力度,扩大群众知情权,让人们充分认识审计,参与评议审计结果,参与监督审计整改,参与改善审计执法环境,也让广大审计干部交流审计工作经验。从而,促使被审计对象认真配合审计、反省问题、落实审计意见建议,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不断扩大审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度。

篇二:谈基层(科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与探索

本文所指的基层(科级)领导干部指县级审计机关所涉及的审计对象,以乡镇党委书记和县机关部门负责人为主的群体。这个群体面广量大,政策传递链条长,既是政策执行线径的末梢又是政策反馈线径的前哨,直面基层和群众,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一个既重要又有许多个性体现的群体。吴江市审计局以上级党委和审计机关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为指针,结合本地实际,对这一层级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和实践,这里介绍一些本地近年来的做法和想法,以期得到同行和专家的关心和指教。一、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在一些重要方面和环节的突破。一是经济责任审计在整体工作中权重的突破。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当地党委政府的委任工作,在审计局全部审计项目中所占的比重持续呈高位态势。近年来都要占到50左右,其中20xx年占全部审计项目(不包括基建审计项目,下同)的59.5,20xx年占全部审计项目(计划)的48.5。二是任中审计的比重有突破。20xx年,25个受托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包括离任和任中)中,任中审计项目12个,(7个镇党委书记和5位机关部门负责人)占全部受托项目的48。20xx年,16个受托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任中审计11个,占全部受托项目的69。改变了传统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效果滞后的局限性,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三是对审计重点的把握有突破。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区别于一通常的财政财务审计,对重点的把握事关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绩效。20xx年,吴江市审计局着重对乡镇党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进行的专题的调查研究,锁定了财政、财务收支的内部控制及落实情况、重大经济决策事项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情况(取得并查阅党委会记录、党政领导联席会议记录)、涉地事项(抽查土地批租、出让事项,审查程序的合法性和收支的合理性,查清任期内涉地事项应取得的收入和实际到帐收入、应付支出和实际支付的情况)、非税收入的核算和管理情况、拆迁的赔偿和补偿过程中评估计价的真实性和计量结论的客观性、公共工程投资管理的合规性和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城镇建设和房屋开发过程中的收入、支出、管理情况、集体资产的完整性和收益性审计(是否存在帐外的房产、地产、或有收益的公共设施和工商资产,尚未改制的集体资产的管理情况,改制中取得的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其它各种产权的主张的情况)、福利企业减免所得的分割和收支管理情况、对村支书、镇管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和实施情况、综合负债和对外担保情况等十一项重点,用于指导当地的审计实践。四是改善审计结果报告的表现形式有突破。20xx年,提交给市委的结果报告的篇幅一般在10页左右,比以往减少了近三分之一。对审计发现的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关联性不大的事项,通过交换意见环节,以业务抄告单的形式,主送被审计镇财政所抄送当地党委政府,责成基层财政所落实整改。探索给结果报告缩水,一方面,为报告使用人提供了节约时间、把精力集中在重要事项上等方面的便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引导审计人员更好地把握经济责任审计与通常的财政财务审计的区别,按照“重要性”原则调整审计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增强审计的针对性,提高审计监督的效率和质量。五是回访督查有突破(下文将有专门介绍)。六是审计业务过程的一些环节有突破。推行了审前公告制度;探索了进点会议活动;强化了审前调查环节;试行了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分析和汇集工作;以“我市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和思考”为题,对经济责任审计进行专项调研;实行了审计组廉政情况函访制度;实行了多部门联合,对审计结果报告的落实情况进行回访督查的制度。二、联合督查、关注绩效,努力拓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空间。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及这些意见和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是审计人员劳动成果的重要体现,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目标的重要体现,是审计工作绩效的体现。实践表明,它更是能不能取得地方党政对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关心和重视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进一步拓展工作空间的重要基石。我们通常关注对公共资金和领导行为的绩效审计,但对审计的绩效关注不够。审计实践中,在这些意见和建议形成之前,被审计对象边审边改的行为事实上已经构成了审计绩效的一部分;这些意见和建议整改落实的结果构成审计绩效的另一部分。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和问题是否得到整改和落实,

类似以“从产品到商品的惊险一跃”。如果说审计部门在问题的检查、发现、揭露等环节上有优势的话,在处理处罚和督促整改的环节上显得比较薄弱。

篇三:关于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在反腐倡廉中监督作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在反腐倡廉中监督作用的调研报告

--------------------------------------------------------------------------------------------

------------------------

来源:决策咨询委 作者: 日期:2012-2-15 11:32:08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对领导干部、单位主要负责人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一种审计活动。5月下旬,我们组织人员,先后深入市审计局和榆阳、定边、米脂等县区,就如何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在反腐倡廉中的监督作用进行专题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全市各级审计机关注重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反腐倡廉中的预防和惩戒作用,努力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不断丰富内容、拓展领域,取得显著成效。2006年至2010年,全市对1322名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实际上绝大多数所进行的是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查出违规资金1.58亿元,其中主管责任金额1.55亿元,直接责任金额249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2.91亿元,其中主管责任金额2.81亿元,直接责任金额977万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协调配合。全市12县(区)都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审计机构(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13个,市级为正处级建制、县(区)为正科级建制,配备了专兼职领导27人,落实人员编制69名(市上15名、县区54名),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市上已召开两次联席会议,分别讨论了县(区)长和市直部门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方案,确定了对县(区)长和市直部门领导干部进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试点;通过了《榆林市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

2、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审计质量。一是加强计划管理。每年年底由市、县(区)组织部会同审计机关提出初步意见,报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审定,组织部门委托审计机关实施,有效加强了审计计划管理。二是监督关口前移。不断加大了任中审计比重,逐步建立了以任中审计为主,离任审计与专项审计、绩效审计和审计调查相结合的审计工作机制,强化审计预警效果。三是实行资源共享。利用与组织、纪检、检察部门之间建立的信息交流制度,及时移交审计中发现的案件线索,2010年靖边、佳县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了违纪案件,移交纪检、监察部门查处。定边县经济责任审计注重部门协调配合,实现审计监督与组织监督、纪检监督的有机结合,保证审计成果转化。四是审计问责结合。尝试经济责任审计与纪检、组织部门干部问责制度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靖边县将“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制”写进了《靖边县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从制度上保证了审计问责的权威性。五是引入“行业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率先引入“行业审计”概念,组织市、县(区)审计机关对政法系统“三长”(法院院长、检察长、公安局长)实施同步审计。

3、突出审计重点,带动整体工作。一是注重重大经济决策监督。主要考核重大经济决策的合理性、合法性及民主化程度。对北部六县的审计侧重点是考核能否确保资源与环境、能源富集乡镇与能源贫乏乡镇、城镇与农村之间和谐发展,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以及通过能源转化等方式对农业、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对南部六县的审计侧重点是考核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带动效应,各类专项资金特别是涉农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公共财政框架构建和财政制度执行等方面的内容。二是注重审计评价和鉴定。从审订方案、实施审计到审计鉴定,始终将管理责任作为考核和鉴定审计对象“能”、“勤”、“绩”的基本目标;将廉政责任作为考核和鉴定审计对象“德”、“廉”的最终目标。评价鉴定环节要求审计组长、主管领导、主要领导层层把关,充分体现人性化审计的特点,以惩戒教育为前提,做到既暴露问题,又保护干部。

4、狠抓制度建设,保障审计规范。近年来,全市各级审计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家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等有关规章制度,结合本地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审计公示制度》、《审计廉政监察制度》、《审计跟踪回访制度》。市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还编印了《经济责任审计法规汇编》;一些县区还建立了审计双向承诺制度、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考评办法等相应的管理办法,推进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我市经济责任审计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困难

总体上看,我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刚刚起步,还处在“初级阶段”。以前审计机关所进行的审计主要是对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还不是真正意义的经济责任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是:

一是认识还不够到位。当前,社会各界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认识还不够明确,认为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无非就是审计一下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甚至认为,审计机关就是负责查账,管理监督干部不是审计机关的职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超出了审计“老本行”。同时,一些审计人员多年来也习惯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对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还是老认识、老方法,不敢越雷池半步,甚至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去代替经济责任审计。

二是领导分工弱化了审计工作。按照《宪法》和《审计法》规定,审计工作应由行政首长分管。但我市长期以来一直是市长分管财政,常务副市长分管审计。我们所调研的定边县由县长分管审计,榆阳区、米脂县都是县(区)长分管财政,常务副县(区)长分管审计。据市审计局介绍,全市约有四分之三的县都是由常务副县长分管审计。这种分工不符合法律规定,从客观上弱化了审计工作,也弱化了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

三是有些县(区)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不够好。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政策和制度、监督检查、交流通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协调 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一些县这几年主要领导更换频繁,经济责任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及成员一直未作调整,有的县几年来没开过领导小组会议,联席会议制度形同虚设。

四是审计资源不足。一方面,审计机关的人、财、物相对比较紧张;另一方面,当前审计机关任务繁重,加之党政领导临时交办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逐渐增多,所以在制定年度

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时,数量只能控制在审计机关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往往使经济责任审计在反腐倡廉中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全市经济责任审计机构设置、人员身份不统一,有的经济责任审计办为审计局内设机构,有的为事业单位;有的是事业编制,有的甚至无编制。五是“先离任后审计”现象较为普遍。根据有关规定:党政机关和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辞职等事项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应该是“先审后动”,而市、县“先动后审”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遇到换届,这种现象更为严重。普遍实行的是“先离任后审计”,等到审计结果出来,干部早已离任或履新职,这样审计结果就失去了考察任命干部的意义,发挥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作用,使审计成了“马后炮”,甚至走了过场,对他人和当事人的威慑作用也大大降低。六是缺乏统一的操作体系。目前经济责任审计主要依据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虽然该规定使审计的程序、内容有了法规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关审计标准、审计评价、审计内容、审计建议等具体执行规定目前还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和比较规范的操作体系,直接影响着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增加了审计风险。

七是审计评价和经济责任界定比较困难。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必须以效益审计为基础,从审计评价来看,当前在审计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微观经济效益容易确定,宏观经济效益难以把握;经济效益容易确定,社会效益难以判定;当前经济效益容易确定,长远经济效益难以预测,导致审计评价困难,特别是对领导人员评价的表述过于原则和笼统、晦涩,评价结果千篇一律而缺乏实用性。从责任界定来看,对于如何界定经济责任目前还没有明确规定,组织、人事部门也无系统的考核指标和具体评价标准,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前任责任与后任责任、直接责任与主管责任、经济责任与非经济责任等方面的界限也难以做出很明确的区分,在界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八是审计成果转化运用不够。经济责任审计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审计结果的正确处理和运用。但是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大多数是领导干部调离岗位或转任、升任后才进行审计,除领导干部违法问题外,一些违规违纪问题难以追究,产生了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审计与结果运用脱节的现象,甚至有很多问题不了了之,大大降低了审计监督的效率与质量,也不同程度影响了审计威信。

三、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在反腐倡廉中监督作用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深化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经济责任审计与一般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或绩效审计,在项目组织、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结果运用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审计机关作为政府专司经济监督的重要机关,具有反腐倡廉的法定职责。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预防腐败,通过审计,提醒和告诫领导干部,要认真履行职责,避免违反廉政规定,否则过不了审计关;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不仅对其决策程序、决策效果提出审计意见,还要界定因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应承担的责任,促使领导干部慎重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减少主观随意性;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完善权力监督机制,经济责任审计将领导干部的权力和责任连接起来,告诉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时,还要承担什么责任,要为行政行为的结果负责。实践证明,抓好对“一把手”的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强化监督,有利于惩治腐败,有利于预防犯罪,有利于保护干部。同时,要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予以高度重视;要通过会议、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经济责任审计,营造经济责任审计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2、不断加强审计自身基础建设。要通过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机构、队伍和制度等基础建设,保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入开展。一是根据审计工作的特点、性质和范围,依据《宪法》、《审计法》规定,参照省政府领导分工及外地经验,建议各级政府由行政“一把手”分管审计工作。二是强化市、县(区)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和职能,强化市、县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职责。市、县联席会议应下设办公室与同级审计机关内设的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合署办公,负责日常工作。应纠正目前我市一些县将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定为“事业单位”的错误做法。三是增加经济责任审计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预算,进一步加大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经济责任审计干部队伍。四是创新审计方法,将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预决算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等相结合,积极运用计算机审计等先进方法,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五是认真研究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研究出台《榆林市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办法》等制度性文件。六是逐步拓展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建议将各县(区)人大主任、政协主席、纪检委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和政法委书记等市管干部也一并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将审计监督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七是会同组织人事部门逐步建立领导干部审计数据库,全面完善审计对象信息,对审计对象实行动态管理,为党委政府干部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完备、准确的参考依据。

3、努力推进审计监督关口前移。一是进一步强化审计计划管理,实行审计项目计划总量控制,切实解决多头交办、临时交办、过量交办的问题,不断提高审计质量。二是完善分类管理制度,要结合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实行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如对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执法执纪部门、政法机关、预算经费数额大的部门与单位,可实行“任中审一次、离任必审”;对预算经费数额较大的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驻外及派出机构等,可实行“任中抽审,离任必审”;对预算经费数额较小的政府部门、民主党派及预算经费较小的群众团体,可实行“任中抽审、离任抽审”,有效缓解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审计效率。同时,要逐步扩大任中审计的比重,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监督,推进审计监督关口前移。三是进一步加大审前公示力度,审计组进点后在有关新闻媒体公布纪检、组织、审计部门的举报电话,沟通社情民意,畅通监督渠道。四是注重加强与组织、纪检、人事部门的协调配合,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真正将审计结果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4、逐步规范经济责任界定和评价。一是逐步完善责任界定范围与标准,根据审计实践,坚持重点问题做好责任取证,辩证地、发展地看问题,正确区分主管责任与直接责任、政府行为与部门单位行为、前任责任和后任责任、主观努力与客观因素影响、集体决策责任和个人决策责任、故意责任和过失责任、错误与舞弊责任等。在明确界定责任范围、统一责任标准基础上,建立规范的责任界定体系,克服责任界定的盲目性、随意性。二是逐步建立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的审计对象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参照榆林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实施办法,结合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评价内容,科学设置县区长、部门负责人和国有企业法人履行经济责任的主要考核指标,把经济责任审计对责任人的考核,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考核衔接起来,使审计评价依据充分、数据详实、重点突出、客观公正。三是在审计评价上要体现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不仅要看GDP的增长,

还要看一个地区的社会、人文、环境指标;不仅要看明显的政绩,还要看潜在的政绩和负债风险,以全面、客观分析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

5、积极推动经济责任审计与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机结合。一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与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相结合,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按照《廉政准则》要求,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走访等形式,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状况和廉洁从政行为进行了解,并将廉洁自律总体评价情况写入审计报告。二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与查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结合起来,严厉惩处腐败。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同审计部门之间移交和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协调机制的作用,纪检监察机关要高度重视审计部门提供的案件线索,深挖细查违反财经纪律背后隐藏的腐败问题,坚决惩治各种腐败行为。三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与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结合起来,确保党的惠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要建立健全乡镇领导干部和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乡镇财务管理制度,逐步将审计覆盖面延伸到行政村,努力做到“经济权力运行到哪里,审计监督就延伸到哪里”,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网络,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作用。四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结合起来,注重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要注意从违法违纪行为中揭露深层次的问题,查找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分析原因,健全制度,着眼防范,强化监督,更好地从机制上、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治本功能。

6、着力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效果。一是逐步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公告审计结果,如通过召开政府常务会议、被审单位职工大会、中层以上干部会议等形式通报审计结果,待条件成熟时,可利用网络、报刊等逐步向社会公告,不断增强审计监督的威慑力;要在公告的内容上,不仅公告负面的,而且也公告正面的,实事求是,做到既“反腐”,又“倡廉”。二是建立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机制,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制约措施,明确规定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以及被审计单位在审计结果运用中的职责。如组织、人事部门要在干部教育、管理、监督、考核等工作中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干部任前公示的内容之一,与干部任前填报的遵守计划生育政策和廉政鉴定情况表同为必需内容,使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任职公示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归入干部个人档案;纪检监察机关要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对审计提供的信息以及反映的问题和线索,及时梳理,注意积累,同时,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归入被审计者廉政档案,作为考核被审计者执行廉政规定情况的一项重要内容。审计、财政、国资部门要在维护财经纪律、加强财政监督、监管国有资产工作中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部门、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作出审计决定,予以处理、处罚,或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处理、处罚的建议。三是强化审计问责,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由有关部门根据相关制度规定追究领导干部的责任,作出相应处理。四是加强综合分析研判,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深入分析原因,特别是对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规律性的问题,要注意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研究解决,努力做到审计一个项目、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惩戒和防范的双重作用。

基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调研报告

查看更多调研报告相关内容,请点击调研报告
推荐访问: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作文 论文 简历 文秘 合同 文库 计划 总结 体会 报告 策划 材料 公文 礼仪 思想 党团 演讲稿 企事业 发言致辞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