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交流材料相关范文

2018-04-27 │ 交流材料

篇一: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汇报会上的欢迎辞

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汇报会上的欢迎辞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在这繁花似锦的红五月,我们怀着十分喜悦和激动的心情迎来了国家旅游局创优验收组的各位领导和专家,以及省旅游局的各位领导。值此,我谨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全市人民,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你们长期以来对**旅游业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你们对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的验收和指导,是对我们建设旅游大市的极大鼓舞和鞭策,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市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是一座具有28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同时,**还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汽车工业基地,军转民试点城市,全国绿化“十佳”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城市,第六批国家园林城市。全市现辖三县三市三个城区和三个开发区,版图面积1.9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80万。

**历史悠久,山川秀美,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我们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业是落实、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载体,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入wto后培植**经济新优势的现实需要。为此,我们审时度势,及时确立了“建设旅游大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旅游发展战略,坚持用大手笔绘制**旅游业发展的蓝图。创优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更是紧紧围绕国家旅游局提出的“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游客满意”的创优宗旨,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旅游主管、社会参与”的工作方针,

将“创优”作为全市阶段性重点工作来抓:围绕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成立了高规格、强阵容的“旅游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委员会”,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围绕提高旅游产业素质,高水平编制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合理配置“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围绕理顺旅游市场秩序,建立健全旅游法规体系,加大市场规范与整顿力度;围绕培植旅游精品,不断强化景区开发与宣传促销,积极开展标准化管理;围绕旅游服务上档升级,强化从业人员的培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创建;围绕增强城市功能,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配套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有力地促进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XX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8.15亿元,占全市gdp的比例达到6.25%,位居全省同类城市第三位。旅游经济作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新兴产业,已显露了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随着党的十六大的召开,入世后人民群众思想观念、国家宏观政策取向的积极变化,以及国家旅游局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工作的开展,**旅游的明天必将更加光辉灿烂。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迈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是我们全市上下为之苦苦奋斗的目标,更是我们580万**人民长久以来的期盼。虽然我们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国家创优标准仍有许多工作要做。还请各位领导、专家不吝赐教,多为**旅游业的发展提出指导意见。我们深知,创优工作没有终点,我们决心以这次检查验收为契机,把它作为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新起点,努力开创旅游发展的新局面。

最后,我再一次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580万**人民,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国家、省旅游局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衷心地感谢!祝各位领导、专家在樊期间身体健康,工作愉快,万事如意!

篇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号召书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号召书

全体市民: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蓬勃兴起和发展,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于去年10日作出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决定,并向国家旅游局正式申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东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充分反映了全市人民的意愿,表达了全市人民的心声。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推动我市旅游业发展、优秀产业结构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我市城市品位、优化投资环境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市深化创建文明城市、实现“双建”目标的迫切需要。为此,市委、市政府号召全体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立即行动起来,人人动手,积极参与,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而努力奋斗。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意义重大。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把“创优”当作自觉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民办实事的一件大事来抓,要建立“创优”机构,形成“创优”共识,增强“创优”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积极支持和参与“创优”活动,做到领导人事可变,“创优”位置不变,“创优”目标不变,“创优”决心不变。要有一种敢闯难关、争创一流的精神,要有一种不解决问题誓不收兵的精神,要有一种敢于较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不是件容易的事。各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要精诚团结、精心策划,千方百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承担完成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各项“创优”任务。要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三优一满意”等系列活动,积极创建“文明示范单位”、“文明示范窗口”、“青年文明号”,遵守服务规

范,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要开动所有舆论工业,利用一切宣传阵地,浓彩重笔,广而告之,做到人人知晓,个个参与,迅速掀起“人人想创优,处处抓创优,事事为创优”的“创优”热潮。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我市良好投资环境的大检阅、大展示。广大市民要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主人翁意识,踊跃参加“创优”的各项社会公益行动,共同为“创优”尽心出力。要热爱家乡,积极开展“门前三包”活动,注重环境卫生,爱护公共设施,维护优美环境。协助做好旅游市场、旅游秩序、旅游安全的监督管理。要发扬东阳人民热情好客、礼貌待人的传统,自学遵守市民守则,用文明礼貌、热情友好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来东的游客,给每一位海内外游客以文明感、舒适感、安全感和亲切感。 “创优”的号角已经吹响(),在这坚持之时,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积极配合、参与、支持下,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必定能够成功,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篇三: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城市篇

桂林旅游,龙头劲舞正其时

桂林自古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有着被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点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两顶桂冠,被誉为国际旅游明珠。桂林风景秀丽,以漓江风光和喀斯特地貌为代表的山水景观,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之誉,是中国自然风光的典型代表和经典品牌。“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是桂林城市独具魅力的特色。

一、桂林独特的资源优势和部分荣誉

桂林旅游资源丰富,并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特点和优势:一是山川秀丽独特。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赋予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山水风光,素有“甲天下”的盛誉;二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浑然一体。漓江、芦笛岩、象鼻山、龙脊、八角寨、灵渠、桂海碑林、王城等景区(点)各具特色;三是城市与景区交融,推窗、出门就能见景,且景观分布适当,旅游可达性好;四是景观分布的空间层次多,且各具特色,便于多种旅游线路的组合与分期分区开发;五是多数景区有城镇做依托。部分景区已有一定的开展基础,适宜开展多功能、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增强可游性。近年来,桂林市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力度,大力推出了两江四湖、乐满地、印象〃刘三姐、愚自乐园、龙胜温泉、银子岩、秦城水街等各具特色和高品位的旅游精品。 1998年11月,桂林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通过国家旅游局组织的达标验收,进入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2003年,经世界旅游组织考察,桂林、北京等4城市成为世界旅游组织向全球首推的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2004年桂林在全国600多座城市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中国最佳魅力城市”。2005年,桂林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城市”。2006年,桂林进入首批全国创建中

国最佳旅游城市名录,并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商务会议风景区”之一,阳朔、龙胜被评为中国文化旅游大县。2007年,桂林先后荣获中国十大休闲城市、2007年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中国自驾车旅游品牌目的地十佳城市等称号。桂林旅游业的发展被国家旅游局称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缩影,全国许多地方发展旅游的做法都得益于桂林经验的推广。

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桂林旅游业舞动“龙头”,在关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解决就业、旅游扶贫、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开放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其他产业所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

二、桂林旅游辉煌的发展历程

1973年经国家批准,桂林对外开放,当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不足1000人。

1992年,接待人数有了大幅度增长,接待入境游客51.38万人次,创历史最高纪录。

1999年,旅游业有了更为长足的发展。接待旅游者898.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6.59亿元,其中接待入境游客60.53万人次,突破1992年接待入境游客的历史最高纪录。

2000年,桂林旅游发生新的飞跃,接待旅游者963.3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5.12亿元,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95.02万人次,接待量位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之后居全国第六位。

2001年接待旅游者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为1009.22万人次。 2003年,“非典”使全国旅游遭受重创,桂林共接待旅游者854.2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4.34亿元,业绩均好于预期。

2004年,桂林旅游从非典阴影中迅速恢复振兴,共接待旅游者1111.4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14亿元,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都超过2002年历史最好水平。

2005年,桂林入境旅游者100.09万人次,首次突破百万大关,在

全国排名第八,成为全国唯一接待入境游客超百万的地级中等城市。

2007年,桂林旅游进一步提升品质、创新发展、持续增长,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530.64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28.60万人次,入境旅游者中外国人比例占到63%。实现旅游总收入85.51亿元,收入增幅比人数增幅高出近10个百分点。

历年数据证明,作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桂林,旅游发展态势迅猛,多项旅游指标均高于国内同类城市,且收入增幅超过人数增幅,旅游已实现了从量的扩张到质和量的提高的转变。今日的桂林旅游立足构建和谐社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构建和谐社会、优化产业、招商引资、关联带动、经营城市、新农村建设等各方面实现了新突破、新飞越。

三、桂林旅游的规模和发展思路

近几年,旅游业围绕着市委提出的“两个转变,五个增加”(旅游业要努力实现从量的扩张向质的飞跃转变,从以风景观光旅游为主向集风景观光、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欣赏、休闲娱乐、会展和度假为一体,满足现代人多元化旅游需求的模式转变;要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增加游客在桂林的停留时间,增加游客在桂林的消费支出,增加旅游业收入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增加旅游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发展战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适时调整经营方略,克难攻坚,努力拼搏,积极发挥旅游品牌优势,大力提升旅游发展层次和水平,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较快发展,取得了较大的工作成效。

从1998年开始,围绕着旅游这个大产业,桂林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城市旅游理念得到了很大的扩展,桂林注重处理好山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环境整洁,空气清新,能与威尼斯水城媲美的桂林两江四湖环城水系,使桂林这个国际旅游明珠更加迷人;2004年开始的并逐步完成的桂林市小街小巷改造工程使得桂林“以人为本”的城市经营理念更加具有人性化特点;新的城市

建筑、新的城市景观、新的城市风貌,桂林城崭露出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的新风采,大大增强了桂林城市旅游的吸引力,市区成为最大的开放式景区,城市旅游成为桂林旅游发展新的增长点。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中国旅游范例城市、广西旅游业的龙头、影响全市国民经济方方面面的重要产业地位初见端倪。旅游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007年,旅游直接或间接为桂林市提供的就业岗位达到20多万个,旅游已成为全市就业渠道最大、创造就业机会最具潜力的行业之一。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桂林旅游业已具有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桂林建立了较全的旅游产业规模,全市拥有各类旅游企业300余家,直接从业人员约为4万人(不含12县)。国际旅行社20家,国内旅行社73家,各种外语及普通话、方言导游9000余名;星级饭店67家,有客房10355间,床位20110张,其中五星级4家,四星级8家,三星级34家,二星级以下21家;社会住宿业约400家,床位50000张;旅游车船企业约80余家,漓江游船225艘,18000个客位,两江四湖游船27艘,1030个客位,各种大中巴旅游车1128辆;景区和休闲购物企业协会在册企业有85家,已开发主要景区50余处,其中国家5A级景区2处、4A级景区11处、3A级景区8处。桂林33A以上景区(点)数量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专门从事旅游接待的餐馆、购物店、休闲娱乐企业数量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档次大大提高并开创了旅游购物的新理念。

从对旅游的认识不断加深到发展旅游的思路日臻完善,从旅游接待成绩平平发展成为中国旅游业的缩影,从经历非典洗礼到迅速振兴发展,从刚刚经历了50年一遇严重雨雪冰冻灾害到旅游市场的迅速全面恢复发展,桂林旅游龙头劲舞正其时,正以从容而坚定的步履从成熟走向辉煌。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交流材料相关范文

查看更多交流材料相关内容,请点击交流材料
推荐访问: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作文 论文 简历 文秘 合同 文库 计划 总结 体会 报告 策划 材料 公文 礼仪 思想 党团 演讲稿 企事业 发言致辞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