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5000字合集精选五篇

2023-08-22 │ 教育类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5000字合集精选五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5000字合集

  放假期间,学校安排阅读和谈论经历,粗略浏览推荐书目,集中阅读教育专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的55个细节》、《爱的教育》等。与平时的教育相比,学校感受到了,产生了共鸣。这些书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第一,做一个有进取心的老师

  大海的浩瀚来自所有流入大海的河流。一个真正优秀的老师应该是一个有事业心的老师,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历史上第一次,教育为未知的未来服务。师生之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大。第一次,老师因为经验丰富,不得不扔掉架子,虚心向孩子学习。这是我们必须看到的画面,因为我们害怕看到它。这个时候老师一桶水(《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是不够的。面对我们的学生,面对他们突如其来的新花样和新想法,我们常常感叹:如今的学生,我们常常感到不知所措。这个时候,你应该在心里敲响警钟:你已经落后于你的学生了。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学习是成为与时俱进的教师的必由之路: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心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浮躁;从错误中学习,从合作中学习,从探究中学习。

  第二,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里有一个就是包容。《中国教师缺什么》里有这么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在有收获之前,是容忍种子的;大海包容河流,拥有浩瀚;天空宽容云,云过才看;生活只有包容遗憾,才有未来。宽容就是认识到孩子的差异和未完成的状态。教育要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你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的快乐;教师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意味着他们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老师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就是科学的对待教育过程。就像陶行知老师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冰冷的眼睛里有牛顿,你冷笑里有爱迪生。”

  这样对待工作,这样对待生活。活着的时候,难免会有很多失望。同事相处,朋友见面,难免会有一些误会。但是,如果你能以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人生的智者。

  假期里安安静静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也意识到作为一个老师,尤其应该多读一些教育类书籍。愿阅读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智慧。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大师对话。这句话我之前没有深刻理解过,最近理解的更深刻了。看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深深感受到自己和名师的差距。和以前一样,只看到名师的荣耀,知道名师那么有名,却很少关注他们是怎么成为名师的。他们很少关注自己某一方面的意图。现在对名师是怎么做出来的有点了解了。想想你自己,你和名师如此不同也就不足为奇了。

  看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好像看到了教育史上的灯塔——苏霍姆林斯基。我这么说是因为爱永远是大师生命教育工作的主线,目的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受启发,找到了教育的真谛。

  第一卷的文章《在别人的眼中看到自己》提到,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非常重要。同时给出了一个实例。师傅让学生坚持每天用雪擦身体。当初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勇气每天用雪擦身体,但他从来没有采取强制命令的做法。他要求每个孩子都坦白自己是否真的做过。对于真正做不到的孩子,可以让同学教育孩子做别人有意识能做的事。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会了面对困难的自我约束和勇气。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即使没有严肃的批评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学生也可以在没有老师和家长在场的情况下遵循正确的规则。

  看了这篇文章,我的感受是,作为班主任,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避免过多的说教,大量运用教育智慧,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信任,让孩子从心底里教育自己,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第二篇: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5000字合集

     近期,再一次拜读了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灵魂又一次被彻底地洗染,这种轻快兼并沉重的崭新感觉是如今流行的碎片化阅读无可比拟的!

  “生命教育”的方向与方法,诠释当前教育中的困惑,用智慧幽默的语言阐述生活中的一个个哲理:让课堂充满关注的气息,让生命活力充分地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地绽放——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追求;贴近生命的需要,揭示生命的真相,引领成长的方向,探寻生命的意义,成全生命的价值——这是课程目标的追求;尊崇生命的在场,点化生命、润泽生命,你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孩子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这才是教育,生命的教育!

  老子曾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能胜,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水,天生丽质,柔弱多情,可以成江河起波涛,可以冲土决堤,涓滴石穿。肖川教授的文字正如这水,每一个社会中人的感动正如这水——甘美而清澈!没有这水浇灌的土地,注定会寸草不生;没有感动滋润的人,心灵注定会干涸枯竭。感动如水,普通而又伟大,平凡而又崇高。相信我们自己也可以把这份感动赋之于行动。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字字句句皆经典,时时处处有感动,折射着一种灵性。他说的高考制度是“全面的丰收,导致全面的平庸。”“大考小考的排队分等,使学校成为造就败者的场所,进而导致厌学和恐学,导致内心的畸变和人格的扭曲。”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教育到底给了人什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教育呢?我曾看到自己小学时威风凛凛,才华出众的班长,经过无数次教育的“洗礼”,高中过后,简直判若两人,人不但变得傻呆呆,连基本的人际交往也不会,面对昔日的老同学居然一句话也不会说。难道这就是教育的影响吗?难道这不足以让我们去重新审视教育目标吗?难道这还不能引起教育者的深刻反省吗?

  多年的教育生涯让我知道了:负担过重会使得一个人忙忙碌碌,疲于应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深化、细化所获得的知识,去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去建构属于自己心灵财富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变得内心麻木,机械呆板,未老先衰,暮气沉沉。教育是什么?是“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是“养成博雅君子、独立精神和健全人格的一种文化过程,向人类传送生命气息、心灵转向的神圣生活。”但现实生活中,发现了一种现象:教师一方面用重复训练、机械记忆束缚着学生,另一方面还抱怨学生只会死记硬背,遇到开放性的题不知该从何下手。突然顿悟这样的学生竟然是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遗憾之时,亦为之汗颜矣!

  痛定思痛,解决的方法有吗?应该,还是有的!领导顶层设计多元化评价,评价老师的方案不唯成绩,更加看重课堂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一旦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了,成绩的提高是自然而然的。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如果只会做题,怎能接力中国兴盛中华复兴的重任?

  曾记得,一位北大毕业生洋洋洒洒写了几万字控诉父母只关心自己的成绩,包办一切,结果自己只会学习,其它的什么也不会,进入工作岗位后,任何事情处理起来都很吃力,多次萌生轻生的念头……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这难道还不能引起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深思吗?

  是啊,“不要把教育变成一把雕刻刀,按照某种意志把人塑造成为‘标准件’和‘工艺品’”,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既然当下的生活也是生活,有什么理由为了明天的生活而牺牲现在,使现在的生活变得索然无味,苦不堪言呢?

  但愿肖川教授的警世之言能唤醒每一位沉睡和装睡的教育者,减轻心理和精神负担,去掉沉重的枷锁,步入正能量的轨道,用真爱和诚意循序渐进地唤醒、激励、影响、引领,让学习成为每个人的本能和兴趣追求,成为终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三篇: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5000字合集

  一段时间以来,我认真阅读了陶行知教育家的教育专著,他是一位为世人所敬仰和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用一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理论和方法,给了我们启示和教训。其中最受启发的是陶行知老师的两句名言:

  1、我们要活书,不要死书;要真书,不要假书;

  一本感动的书,而不是一本静止的书;书要用,书不要读。总的来说,我们应该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为导向,而不是以文本为中心的教材。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与过去的传统教科书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多侧重于学生的生活和活动。但是每个学校和年级的学生认知不一样,所以教材的选择也不一样。教材内容死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创新教材,自主创新“活教材”,实现创新教育。

  2、“六大解放”:

  一是解放学生思想,即鼓励学生思考,善于思考,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手,即鼓励学生敢做、做好、敢做、善于做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即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关心祖国,看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即鼓励学生敢讲、敢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历久弥新。他的思想与我们今天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合陶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彻底的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创造之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谓极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

第四篇: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5000字合集

  一部最近很火的有声读物《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幸拜读了一下,略有些感悟。作为一个教师的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第56号教室是美国洛杉矶霍伯特小学的一间极为简陋的甚至会经常漏水的教室,这个班级高达九成的学生来自贫困的移民家庭,英语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位充满爱心和教育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高居全美标准化成绩前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非凡成就。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雷夫·艾斯奎斯先生。

  读这本书时,总让我联想起之前看过的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窗》写的是一个叫小豆豆的小女孩的故事。她在日本教育家小林宗作先生创办的巴学园里度过了无比幸福的小学生活。我觉得第56号教室的先生和巴学园的小林校长,在很多地方都有相似之处。

  一、给学生以足够的信任。

  老师说:“多数教室以害怕为基础,我们的教室却以信任为基础。”老师在开学第一天,就让学生们玩信任的游戏,让学生明白:“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以外,其他事情都可以补救。”做个公平公正的人,做个细心观察的人,做个以身作则的人,做个讲道理的人,努力扫除教室里的恐惧,不轻易发怒、火冒三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顾及他们的想法,为学生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老师凭借这些,取得学生的完全信任,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师生之间有了信任作纽带,一切教育问题都会很容易解决。

  巴学园的小林校长在50个学生眼里,就是一位极为仁慈可信的父亲。被原来校园逼着退学的小豆豆,第一次来到巴学园,就和小林校长絮叨了四个小时。而小林校长一次也没露出不耐烦的样子,向前探着身体,专注的听着,这第一次,就让小豆豆非常安心,非常温暖,她想,能永远和这个人在一起就好了。小林校长总是对巴学园的学生说:“不能欺骗动物,动物很信任你们,如果你们欺骗它们,那它们太可怜了!”小豆豆恪守着这一点,对她的小狗洛基始终信任,哪怕洛基有时无心地伤害了她,她也对它的忠诚坚信不疑。对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小林校长对学生们的信任并非刻意为之,而是源于他对学生们的爱,对学生们心灵的关注,对学生们的尊重。他让学生们不自觉地就把信任放在了他的肩上。

  大育无痕,老师和小林校长内心汩汩流淌的爱,在学生心中浇灌出信任之花。

  二、教给学生做人之道。

  老师说,人格品性才是教育本质。他用道德发展的六阶段来教育他的学生,这六个阶段是:

  一、我不想惹麻烦;

  二、我想要奖赏;

  三、我想取悦某人;

  四、我要遵守规则;

  五、我能体贴别人;

  六、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这一点,类似于我国提倡的‘慎独’)。

  他以此引导学生一步步迈向人生道德的最高阶段,事实上他的学生做到了。布兰达在路边帮助了一个受伤的陌生人,却一点也不声张;他班的小小莎士比亚队不论到哪里演出,留给人的印象都是谦逊有礼;观看有自己本班参加的比赛时,不论哪一方展现高超的技巧,都会大声喝彩…老师说:“第56号教室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在一个什么都有只欠仁慈的世界中怀有仁爱之心。”

  与老师相比,小林校长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更多的是“润物细无声”。开运动会时,为了身有残疾的高桥君,他特意设计了适合这个学生的比赛项目,让个子最矮、手脚最短的高桥君取得了很多项目的第一名,年年都是运动明星。这不仅教会了高桥君自信,使他再也不会为身体上的残疾而自卑;也教会了其他学生应该尊重每一个人。巴学园规定,学生们可以在游泳池里快快活活的光着身体游泳,小林校长想让学生明白:“无论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丽的!”这样,即使身体有障碍的学生,和大家在一起泼水玩时,对自己身体的羞耻感也不知不觉间消除了。

  三、教给学生生活技能。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能更好的生活。雷夫老师和小林校长的教育观念是一致的——“生活即校园,校园即生活”,这与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

  老师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运用多种方式教学生各样的生活技能。他想方设法买来许多实验器材,在被许多老师忽略的自然课上,认真地指导学生做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他丰富学生们的艺术素养,他们班的小小莎士比亚就是专门表演莎剧的,这种戏剧表演中还配有舞蹈、音乐,都是学生们精心设计的,这个表演队的水平近于专业,经常应邀到各地巡演。他还教学生打棒球,弹吉他,听摇滚乐。还教学生如何存钱及谨慎用钱。还教学生做面具,编线绳,制自画像。还教学生如何合理安排事情,如何整理物品……他所授的内容不胜枚举。而这些,都不是标准化测试的内容,老师却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做下来,而且做得功绩卓然。真令人佩服!当然他并非全才,很多东西他原来一无所知,为了教给学生,他努力自学,查资料,请教专业人士,最终他不仅使自己的生活充满情趣,更使他的学生们受益无穷。这也是他的学生日后都大有作为的主要原因吧。

  小林校长在巴学园开设的教学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他教学生们游泳,教极富节奏感的韵律操,教吃饭散步的礼仪,请附近的农人做“老师”,到田间教学生们使用农具种庄稼。更有意思的是,带学生们去野炊,让大家带炊具、食材,几个人一组,一起做饭,捡柴的,烧火的,切菜的,烧饭的,各显其能,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动手能力都得到极大锻炼,而且“乐亦无穷”。还有,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也是独具匠心,和生活息息相关。像钻鲤鱼肚子、找妈妈等项目都充满生活情趣,连比赛的奖品都是蔬菜:一根胡萝卜,一棵卷心菜……想想都觉得有意思,也令人感动!

  想一想,学生们能够拥有如此多的生活技能,享受如此多的生活乐趣,生活该是多么美妙!学习该是多么快乐!

  四、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

  我觉得,让学生爱上阅读,老师倘能做到这一点,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雷夫老师说:“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和世界接轨的方式。让学生长大后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热爱阅读是基础。”他平时给学生们推荐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指导阅读方法,开办读书会,让学生写每月读书心得。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整体素养有很大的提升。小林校长建的图书室,更是给巴学园的学生们提供了一处温馨的精神家园。图书室里摆满了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学生们爱读的书,“你们只要喜欢,什么时间去图书室都可以,借回家读也行。”小林校长说,“请多多读书。”从此学生们只要一有空,就往图书室跑,甚至连去厕所都怕耽误时间。

  学生天生爱阅读,请我们保持他们的天性吧。热爱阅读的学生必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第五篇: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5000字合集

       在整理班级图书的时候,偶然发现新课标必读书目里有《爱的教育》这本书,早就听说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曾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读者。100多年来此书一直畅销不衰,曾多次被改编为动画片、电影、连环画,读者遍布全世界。但是我却一直没有静下心来阅读。

  拿起这本书,脑海中涌现了好多的疑问,在这美丽的世间“爱”究竟是什么?在这本书里爱又是怎样去体现的呢?它又带给了我们什么教育的结晶呢?带着这些未知的疑问我走进了《爱的教育》去探求我想要的答案。

  这是一本以日记形式撰写的小说,书里的每一个故事虽然比较短小,但是每一个个小故事都讲述着那父母与孩子间美好的爱、那老师与学生的情感、那朋友之间的纯真友谊……这一切的一切永远都离不开一个字——爱。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学生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内中包含了父母的爱、同学的爱、老师的爱,以及社会的爱,这些在安利柯的心里种下了光明的种子,教育了他怎样去爱,又怎样接受爱。字里行间折射出的全是一颗纯真透明的爱人之心。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看了这本书,也想到了现在的自己,身在教师岗位,满腔热诚的爱,希望能够全心全力扮演“为人师表”角色,然而在专业经验不足、缺乏教学经验、也没有很好的方法的现实之下,有时候也以教师的权威管教学生,以致伤了学生的心。在师生情感上划出了一道情感交流的鸿沟,而《爱的教育》给了我很多的启迪。教师要教育不要训斥,教育要潜移默化;要了解学生,认识学生,要适时的赞美和接纳,鼓励与协助;要培养学生挫折和容忍的价值判断能力,让学生快乐成长;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提供教给家长养子女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学生的未来而努力。

  如在《我们的老师》、《父亲的老师》、《我弟弟的女老师》这几篇日记中描绘的师生之间的爱是那样的亲切、自然。在《我们的老师》一文里,作者用一种非常口语化的语言描写了老师在回应学生的问候时的神态、关心孩子时手的动作、批评孩子时的语调等,给我们勾勒出一个慈祥的、感性的、亲切中不失威严的好老师形象。《弟弟的女老师》一文所描写的那些情景仿佛就是我曾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女老师怎样教换牙的孩子学拼音,怎样处理孩子们带到教室来的东西,怎样应付上课时突发的事件,怎样克制自己情绪,怎样在发火后后悔等等。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此书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总有许多挫折、跌倒和失败,但是一个良师必须适时适切地,来激发学生们自信心。让他们勇敢面对所遇到的困难,并在困境中坚强的站起来,坚持的走下去。

  从《爱的教育》中,从安利柯的身上,我终于明白,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源自父母和长辈的精神力量,父母、老师只有教会他如何关心别人,如何与人团结合作,如何热爱劳动并创造生活,他才能在成年后不至于孤单、自私,而始终以乐观、善良之心快乐一生。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5000字合集精选五篇

查看更多教育类相关内容,请点击教育类
推荐访问: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1500字 教育著作读书笔记5000字
作文 论文 简历 文秘 合同 文库 计划 总结 体会 报告 策划 材料 公文 礼仪 思想 党团 演讲稿 企事业 发言致辞 资讯